监测和制裁对失业退出率和就业率的影响

求职监控和福利制裁通常会缩短失业持续时间,并在短期内促进就业

英国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

单页 全文

电梯游说

失业救济金往往会降低人们找工作的积极性。针对这种行为,政策制定者制定了最低求职要求,对失业救济金领取者的求职活动进行了监督检查,并对违规行为实施了制裁。实证研究一致表明,求职监控和福利制裁在短期内减少了失业持续时间,增加了就业进入。有一些证据表明,福利制裁的长期影响可能是负面的。

制裁和失业救济退出,英国

重要发现

优点

大多数发达国家对领取失业救济金的人都有某种形式的找工作监测和对违反规定的福利制裁制度。

甚至仅仅是福利制裁的威胁就能缩短失业持续时间,提高就业率。

制裁减少了制裁后的失业持续时间,增加了就业进入率。

在短期内,对求职进行监控可以缩短失业时间,提高入职率。

有足够的证据对一些国家最近放松此类措施的举措提出质疑。

缺点

有一些证据表明,受到制裁可能导致退出劳动力市场,并减少失业后的收入。

需要进行更多的研究,以便在更广泛的背景下,在更广泛的结果范围内,在更长的时间框架内审查监测和制裁的影响。

作者主要信息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对求职过程的监控和对违规行为的福利制裁减少了失业的持续时间,增加了就业机会。也有一些证据表明,这些措施可能会将人们赶出劳动力市场,并可能降低就业匹配的质量。然而,在证据基础上仍然存在巨大的差距。然而,有足够的证据对一些国家最近放松此类措施的举措提出质疑。

动机

求职监控和制裁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国家中,搜索不够积极被广泛使用。这些措施旨在抵消失业保险的搜寻抑制效应。但它们真的有效吗?

经济理论认为,这些措施将增加搜索强度,降低保留工资(低于该工资的人宁愿保持失业状态),从而提高失业救济的退出率和就业进入率[1].与培训项目不同的是,没有理由指望通过监督和制裁产生锁定效应——即在人们参与该项目期间减少找工作的效果[2].另一方面,更严格的监督或更严厉的制裁可能会导致求职者用正式(受监督的)求职取代非正式(不受监督的,如口口相传)求职,这可能会对失业持续时间和入职率产生模棱两可的影响,具体取决于哪种类型的求职更有效[2].此外,预留工资的减少可能会导致低质量的工作匹配。监控和制裁也可能使一些失业工人完全退出劳动力市场。

这种理论上的模糊性使得经验证据尤为重要。越来越多的研究提供了可信的证据,尽管仍然存在巨大的差距。本文回顾了这些关于监测和制裁影响的文献,限制了对发表在同行评议期刊上的研究的关注,以及少数最近发表的工作文件。这些文献相当年轻——部分反映了这些测量方法的新颖性——大多数研究都是在最近十年发表的。

讨论利弊

大多数失业救济金制度从一开始就有基本的资格要求,例如可以工作,在就业服务机构登记,接受合适的工作机会。但直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大多数经合组织国家才将这些要求与监督和制裁结合起来。

监测的规律性和制裁的严厉程度(持续时间、覆盖范围和严厉程度)在各国之间和各国内部都因时间而异。例如,葡萄牙要求每两周在与顾问面对面的会议上提供找工作活动的证明,拒绝安置或合适的工作机会或未能提供充分的找工作证据的人将取消福利。相比之下,瑞典不要求找工作活动的证明,制裁只会部分减少福利,而且只会在有限的时期内减少。各国之间和各国内部在制裁的执行程度上也存在差异,尽管这很难量化。这种差异本身可能与制裁的严厉程度和失业保险制度的其他方面有关,例如福利的持续时间。

搜索监控影响的实证研究

虽然有大量的实证文献研究了求职要求、监测和求职援助改革对失业救济金领取者的综合影响,但将求职监测变化的影响与福利制度其他方面的变化分别区分开来的研究较少。这些文献关注的是监测对受益人的影响,大多忽略了对失业资金流入的潜在监测影响,只有部分例外[3][4]

六项研究可靠地将监测的影响与失业保险改革方案的其他方面的影响分开选择的影响在此进行回顾(图1)。其中三项研究将受试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随机对照试验)——两组在美国,一组在匈牙利。其余三项研究采用准实验方法,利用非随机但似是而非的外源性分配来确定治疗组和对照组的监测效果。

求职监控效果的实证研究

六项研究中有四项报告了求职监测对失业退出率和/或就业进入率的积极和统计显著影响,与减少失业持续时间相对应。这些估计的影响程度各不相同——所研究的监测变化程度有所不同——但范围相当窄。例如,一项研究发现,更严格的监控会导致失业救济金的持续时间减少10%[3],另一项研究发现,失业持续时间减少了10-16%[5]第三项研究发现,在8个月内找到工作的可能性增加了23%[6]

另外两项研究报告了对失业退出率或就业进入率的积极但统计上不显著的监测效果。在一种情况下,这可能反映了小样本量和监测强度相当小的变化的结合[7].另一项研究考察了监测强度的更大变化,也没有发现总体上显著的影响,但确实报告了统计上显著的积极
影响,对30岁及以上女性的入职率产生了影响[8].研究还发现,有证据表明,对就业进入的监测效应的大小与当地失业率呈负相关。

其中一些研究着眼于监控对其他结果的影响,结果好坏参半。一项研究发现,从失业救济金转向其他福利福利会产生重大影响,这被解释为退出劳动力市场[5].另一项研究发现,退出劳动力市场没有影响[6].一项研究考察了失业保险申请开始后一年对收入的监测效果,发现影响不大[3].它还发现,对一年内重新失业的可能性没有显著影响。另一项研究发现,由于暂停搜查监测,流入失业人口的资金略有减少,这可能是由于失业人口外流减少以及由此导致高风险个人从危险人口中消失间接造成的[4]

关于福利制裁效果的经验证据

有关制裁的文献集中于估计制裁对目前领取失业救济金的人的影响,大多忽略了资格限制(如自愿离职)对流入的影响。如果失业救济金领取者未能积极寻找新工作,拒绝合适的工作机会或拒绝就业或培训计划的安排,以及违反其他行政要求,例如未能出席顾问面试,则可以对失业救济金领取者进行制裁。

制裁的威胁(事前或威胁效应)和制裁的实施(事后效应)都可以影响领取福利的失业工人的行为。尽管事前影响具有潜在的重要性,但大多数制裁文献都侧重于事后影响。在违反失业保险计划的工人在实施制裁之前收到警告信的司法管辖区,制裁后的效果可以分为警告效果(制裁正在或可能到来)和制裁实施后的强制效果。

图2图3总结了关于制裁影响的十项实证研究,这些研究有明确的战略来处理主要的识别问题:将制裁的影响与接受制裁和未接受制裁的失业工人之间观察到的和未观察到的特征差异的影响(选择效应)分开。具体来说,接受制裁的失业工人似乎有可能具有一些特征,否则会降低他们失业退出或就业的可能性[9][10].不考虑这种选择效应可能会导致低估福利制裁对这些结果的影响。

制裁效果的实证研究

制裁效果的实证研究

由于缺乏制裁的随机对照试验,这些研究依赖于对行政数据的计量经济学分析,并且大多数使用事件时间方法来估计制裁的事后影响。这种方法利用制裁事件的确切时间来确定因果关系。尽管这种方法并非没有批评者,但它被广泛使用和接受,而且它的优点通常大于缺点。

所有的范围内研究都使用欧洲的数据来检验制裁的影响,而且几乎所有的研究都采用了事件时机的方法。这些研究都发现,接受制裁会显著增加失业救济的退出率、就业的进入率,或两者兼而有之。这些测量的影响程度各不相同,但两个上限估计表明,接受制裁的失业救济退出率和就业率增加了一倍以上[9][10].在瑞士,失业救济金领取者在实施制裁之前会收到制裁警告信,因此使用瑞士数据的两项研究能够分别确定收到警告信和收到制裁的影响[2][11].研究发现,这两种情况对失业救济退出率和就业进入率的影响是相似的。

一些研究调查了接受制裁的不同影响的证据。其中两项研究发现,在荷兰,女性对工作进入率和福利退出率的积极影响大于男性[1][12].其中一项研究还发现,不同(行业)失业保险机构之间的制裁效果存在差异[1].一项关于瑞典的研究也发现,获得制裁对进入工作的积极影响,对妇女的影响大于对男子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因年龄而异,但因教育水平或当地失业率而无差异[13].一项针对德国的研究发现,制裁的影响因年龄而异,正常就业的增加主要是由接受制裁的年轻失业工人推动的。研究发现,丹麦男性移民对制裁的反应比丹麦本土男性更敏感,已婚工人对制裁的反应比未婚工人更敏感[10]

对制裁的效果是否因失业时期的不同而不同的研究发现,结果好坏参半。对德国来说,一项研究发现,制裁的效果越弱,其实施的失业救济期越长。一项针对荷兰的研究发现,女性也有类似的情况,而男性则相反[12].两项研究发现,在实施制裁之后,受到制裁的影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弱。另一项研究发现,时间流逝没有影响[13]

虽然制裁的持续时间和严重程度因国而异,但其他国家之间的差异使得很难从这一来源得出关于制裁持续时间、严重程度和影响之间关系的一般性结论。一些研究利用制裁严厉程度的制度内部差异来研究这个问题,然而,结果好坏参半。一项研究发现,没有证据表明不同严厉程度的制裁在效果上有显著差异,尽管它们的数据中制裁严厉程度只有有限的差异[9].一项关于丹麦的研究发现,有证据表明,更严厉的制裁可能对失业救济退出率产生更大的影响[10]

一些研究着眼于制裁对其他结果的影响。一些人发现,制裁对离开劳动市场的可能性产生了显著的积极影响[2].一项针对瑞典的研究发现,制裁对失业后的工资产生了负面影响——与工作匹配质量的下降一致——以及对工作时间的影响[13].研究还发现,这些负面影响持续存在,而且在重返工作岗位后的四年里,它们的程度可能会增加。一项关于瑞士的研究发现,失业后平均30个月的工资会受到负面影响,工作时间也会受到负面影响[2]

由于在大多数国家很少有人真正受到制裁,一些研究人员认为,制裁影响行为的主要方式是通过它们的威胁效应。与学生进行的实验室实验的证据与这种解释一致。在这里考虑的十项研究中,只有两项使用观察数据审查制裁威胁的影响。有证据表明,在制裁威胁比其他地方更大的瑞士地区,失业救济的持续时间更短[11].同样是在瑞士进行的另一项研究也得出了类似的结果,并对工作入职率产生了积极影响[2]

限制和差距

尽管对短期结果的影响方向具有高度的内部有效性和高度的一致性,但关于求职监测和福利制裁的证据仍然有限。首先,证据只适用于少数国家(主要是欧洲国家),通常是国内非常地方性的水平或失业工人的特定子群体,这使得很难概括影响的程度。其次,文献关注的是一组有限的结果,很少有研究考察监控或制裁对收入和其他工作质量指标的影响,对退出就业以外的任何领域或只是全面退出的影响,或对流入失业领域的影响。第三,只有一项研究考察了长期影响。第四,很少有研究检验不同失业工人群体或不同劳动力市场背景下异质性治疗效果的证据。第五,所有的研究都采用了部分均衡方法,忽略了抵消一般均衡效应的可能性。第六,很少有研究审查制裁警告效应的证据,尽管它们具有潜在的重要性。

摘要及政策建议

求职监控和福利制裁在短期内增加了失业救济的退出和就业率。在经济大衰退之后,许多经合组织国家的失业率居高不下,因此,对求职进行监控和福利制裁可能仍是重要的政策工具。从这个角度来看,一些经合组织国家不监督失业救济金领取者的求职活动,或者没有强有力的制裁制度,这一事实乍一看令人费解,就像一些国家(如荷兰)最近放松此类措施的举动一样。但也有一些证据表明,监测和制裁可能对一些工人的劳动力参与产生负面影响,在制裁的情况下,对失业后的长期收入产生负面影响。展望未来,政策制定者在设计和实施监测和制裁政策时需要面对这种权衡。然而,证据基础仍然存在巨大差距,解决这些差距的研究可能会影响未来的政策。然而,有足够的证据对一些国家最近放松监测和制裁的举措提出质疑。

致谢

作者感谢匿名审稿人和IZA劳动世界编辑对早期草稿的许多有益建议。通常的免责声明也适用。

相互竞争的利益

IZA劳动世界项目致力于IZA研究诚信指导原则.作者宣称已遵守这些原则。

©Duncan McVicar

证据地图

监测和制裁对失业退出率和就业率的影响

完整的引用

完整的引用

数据源(年代)

数据类型(年代)

方法(年代)

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