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将失业计划的锁定效应降至最低

针对失业人员的激活计划的适当时机和目标可以帮助提高其成本效益

瑞士巴塞尔大学和德国IZA

单页 全文

电梯游说

激活项目,如求职帮助、培训或为失业工人提供的工作经验项目,最初通常会产生消极的就业影响。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所谓的“锁定效应”,是因为参与者在求职活动上花费的时间和精力比非参与者要少。锁定效应需要被足够大的参与后就业或收入抵消,项目才具有成本效益。它们代表了往往比直接项目成本更重要的关键间接成本。这些项目的正确时机和目标可以通过减少锁定效应来提高成本效益。

培训项目的就业效果因其计划的持续时间而异

重要发现

优点

激活项目可以改善参与者的就业前景和收入。

较高的预期课程后效果使参与更有吸引力。

与计划相关的人力资本投资随着计划持续时间的增加而增加。

该计划在失业阶段越早实施,积极的就业效应就可能越早出现。

缺点

激活程序分散了我们找工作的时间和精力。

当预期的课程后效应增加时,完成课程比找工作更有吸引力,这增加了锁定效应的程度。

随着项目的长度,尤其是在项目的早期阶段,积极寻找工作的动机会减少。

在失业期的早期开始项目会使参与者更有可能放弃好的就业机会。

作者的主要信息

锁定效应对激活项目的成本效益有显著影响,目前被决策者低估了。更好地选择这些政策的时机和目标,可能会大大减少锁定效应。个案工作者应在求职者失业初期寻找良好的就业机会,然后再将其分配到项目中。在没有课程的情况下,就业前景不佳的求职者应该优先考虑。应该采用连续的短节目,每个单元都被积极的求职活动打断,而不是不间断的长节目。

动机

在大多数国家,参加就业援助、培训或工作经验项目等激活项目的失业工人被正式要求在参与期间继续寻找工作。然而,几乎从建设的角度来看,他们有更少的时间可以这样做。因此,项目参与者在参与期间比同等的非参与者表现出较低的就业退出率,这可能不足为奇。政策制定者应该考虑到这些最初的消极就业影响的影响。这就是所谓的锁定效应[2]可以相当大;他们的规模不仅取决于可用于求职的时间,还取决于其他可能受到政策制定者影响的因素,如项目的时间和持续时间。它们意味着激活程序的重要间接成本,这极大地影响了其成本效益。这些间接费用包括大幅度增加或延长失业救济金或其他形式的收入支助,以及放弃所得税和社会保险缴款。与直接项目成本一起,间接成本需要被充分大的参与后对就业和收入的影响所抵消,这些措施才被认为具有成本效益。因此,了解是什么决定了锁定效应以及是否可以减少锁定效应是很重要的。

讨论利弊

为什么锁定效应对激活方案的成本效益如此重要?

插图显示了德国为失业工人提供职业或与工作相关培训的典型培训项目的锁定效应。其他许多国家也有类似的项目[3].图中按项目计划时长分别显示了项目对参与者的就业效果:短期培训项目计划时长不超过6个月(平均实际时长3.6个月),长期培训项目计划时长超过6个月(平均实际时长11.8个月)。这两个项目在短期内对参与者的平均就业率都有负面影响,而在长期内则有积极的就业影响。两个项目的观察效果为5到10个百分点,与文献中的大多数发现相比,积极的长期效果是相对较大的[4].对于较短的项目来说,积极的就业效应需要大约9个月的时间才能产生。对于更长时间的项目,统计上显著的积极就业效应只会在三年后出现。在项目表现出积极效果之前,会有消极的锁定效应在起作用。短期课程的收益最高可达7个百分点,持续约6个月。长期项目表现出更大的负面锁定效应,高达25个百分点,持续约两年。

图1显示了这些锁定效应对成本效益考虑的影响。它显示了课程开办以来对参与者就业月数的平均影响。在锁定期,参与者受雇的月数少于同等的非参与者。然而,一旦项目对就业率产生积极影响,他们就会开始迎头赶上插图(也就是说,短期项目大约需要9个月,长期项目几乎需要3年)。研究结果载于图1说明了积极的长期效应和消极的短期锁定效应之间的权衡。对于较短的项目,大约需要两年的时间才能出现就业的净增长——尽管在9个月后观察到适度的锁定效应和相对较大的平均就业率的积极效应。对于较长时间的项目,锁定效应是如此之大,即使四年之后,对总就业月数的净效应仍然是负的,尽管对就业率有积极的长期影响。因此,消极的锁定效应是激活措施成本效益的关键决定因素,即使在参与后存在相当大的积极就业效应。

培训对就业持续时间的净影响

在评估激活程序时,锁定效应是一个常见的发现[3].它们已经被记录在许多国家和不同的项目类型中(参见示例)[1]对于德国而言,[5]在瑞典,[6]在丹麦,[7]奥地利,[8]瑞士,或者[9]美国)。然而,锁定效应的大小变化相当大,不仅取决于项目持续时间,还取决于其他因素,如项目类型、参与者特征和项目开始的时间。

是什么导致了锁定效应?

除了参与者有更少的时间来寻找工作这一事实之外,锁定效应的存在还有其他几个原因。首先,与非参与者相比,参与者在项目进行期间通常不会从个案工作者那里获得积极的安置服务。此外,在项目参与期间的搜索要求通常是放松的或不太严格的监控。这是由于在大多数国家,在个案工作者的绩效衡量标准中,项目参与者不被视为失业人员。因此,社会工作者有强烈的动机,把他们有限的时间和精力集中在那些没有被安排到激活计划的人身上。此外,通常由外部提供者执行这些程序。因此,参与者实际上暂时脱离了社工的照顾。

第二,参与者被鼓励在项目结束时开始有目标的工作,特别是如果项目完成后可以获得正式的证书或学位。对潜在雇主也存在同样的激励,因为他们可以从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资助的人力资本投资中受益。雇主也可以根据成功或不成功的完成来筛选参与者。

第三,由于参与者在项目期间可以获得收入支持,而且由于就业前景不确定,他们有动机尽可能长时间地留在项目中,尤其是在失业保险索赔几乎用尽的情况下。此外,该项目持续的时间越长,立即找到工作的压力就越小。这就产生了类似于有时限的失业保险支付的激励措施,事实证明,在领取救济金的早期阶段,这种做法可以减少找工作的努力,并在救济金即将耗尽之前促使人们加紧找工作[10]

最后,由于大多数国家的失业保险支付在项目参与期间暂停,由其他类型的收入支持取代,也造成了在项目完成之前离开的不利因素。这实际上延长了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在一些国家,参加计划甚至计入获得新的失业保险理赔,进一步加强了继续参加计划的动机。例如,在20世纪90年代的德国,一年的项目参与相当于一年的就业,导致新的失业保险索赔相当于六个月的额外福利。例如,瑞典也存在类似的激励措施[5]

是什么决定了锁定效应的大小?

锁定效应的大小最重要的决定因素是程序持续时间。随着插图而且图1显示,锁定效应持续时间更长,随着程序持续时间的增加而增大。程序持续时间与锁定效应的程度之间的关系是非线性的[6][11].如果该计划的持续时间很短,迅速找到工作的压力就会很大,而延长福利支付的可能性就会有限。因此,锁定效应预计在一系列较短的项目中是适度的。然而,一旦项目持续时间显著超过了典型的申请和招聘过程的持续时间,或者如果它足够长,大大延长了福利支付,那么锁定效应预计将变得很大。

实证研究(如。[6])表明,锁定效应大小的第二个最重要的决定因素是参与者的就业前景,如果他们没有参加该项目。不参加课程的就业前景越好,问题就越大,因为他们可能会放弃特别好的就业机会,所以在课程期间,参与者会大幅减少他们的求职活动。如果很难找到工作,即使是在激烈地寻找,那么如果参与者在项目进行期间少找一些工作,也不是很有害。然而,如果就业机会很好,相比之下,没有参加课程的人会更容易找到工作,而参加课程的人则专注于课程而不是找工作,从而产生了很大的锁定效应。例如,在一项研究中,事先就业前景良好的参与者的锁定效应是事先就业前景相当糟糕的参与者的两倍;这种影响持续的时间也更长[6]

类似的论点也适用于劳动力市场状况。如果劳动市场条件好,只要付出合理的努力,就很容易找到工作。因此,放弃搜索时间的代价很高。没有参加的人很快就失业了,而其他类似项目的参与者没有那么积极地寻找工作,因此导致参与者的就业率低于非参与者。这一观点在另一项研究中得到了支持,该研究发现,当项目开始时的劳动力市场条件不利时,锁定效应要小得多[12]

这个论点也暗示了计划参与的时间安排,如所示图2.一方面,图2显示非参与者从失业到就业的退出率。失业初期,退出率急剧上升,约四个月后达到峰值;这反映了一个事实,即工作申请和招聘过程需要一些时间。此后,离职率相对较快地下降到失业第一年峰值水平的一半,之后离职率保持在相对较低的水平,低于2%。文中分析的程序插图而在图1从失业后的前六个月开始。中显示程序启动的分布图2.近三分之二的项目开始于非参与者离职就业比例相对较大的时期。特别是长时间的项目,覆盖了非参与者退出率相对较高的大部分时期。

课程开办人数和退出率到就业的非参加者

来自多项研究的证据支持这样一个假设,即在失业期间实施该计划的时机非常重要[6].同样的项目,如果他们在失业后的前五个月开始,那么锁定效应比失业后五个月开始的要大75%[6].这是因为,随着失业持续时间的增加,非参与人的就业机会也会大大减少,即使他们在密集地寻找工作。因此,在参加计划期间减少的搜索工作在以后的失业期影响较小。一般来说,如果没有参与的就业前景高,求职强度对退出就业就会变得更重要——例如,由于良好的工人特征,良好的劳动力市场条件,或因为仍处于失业阶段的早期。因此,在项目参与过程中,在就业前景好的情况下,低搜索强度比在就业前景不好的情况下更有害,在就业前景不好的情况下,求职的回报很小。

在锁定效应的背景下,个案工作者的激励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如果个案工作者认为项目参与者不再是他们的责任,即使是暂时的,那么参与者减少搜索活动的影响就会被放大。如果个案工作者因为将有限的时间投入到其他案件(非参与案件)而明确放松求职要求或监督工作,情况也同样如此。一些绩效评估系统还为所谓的“撇奶油”提供激励,这可能会增加锁定效应。当系统根据项目完成后一段时间内参与者的就业率来奖励个案工作者时,就会出现这种揩油现象。通过将失业工人纳入就业激活计划,即使在没有该计划的情况下,这些工人也有相对良好的就业前景,从而更容易实现高就业率。当有资格的工人在参加项目时,他们减少了找工作的强度,这就加剧了显著的锁定效应。

其他影响锁定效应大小的制度激励来自社会保险制度。大多数国家在参与计划期间至少部分暂停了失业保险支付,取而代之的是其他形式的收入支持,金额大致相当。因此,计划的参与有效地延长了收入支持支付,从而对求职强度产生了负面影响。当失业救济申请持续时间在项目开始时较短时,这些搜索抑制因素较大。这导致了对项目参与者观察到的典型的福利结束后就业退出率峰值的推迟;在可比较的非参与者中没有看到同样的延迟[12]

此外,如果计划的参与导致失业保险索赔的更新,这些搜索的抑制因素被大大放大。这可能会对那些有兴趣在其他福利(如提前退休或残疾保险福利)出现之前缩短时间的员工的求职强度产生额外的负面影响。这将进一步增强对项目参与者观察到的锁定效应。

其他几个因素也会影响锁定效应的大小。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如果参与者期望从完成的课程中获得更高的回报,比如在成功完成课程后获得正式证书或学位,那么锁定效应就会更大。更一般地说,由于所谓的“吸引效应”,锁定效应被认为与程序后效应呈正相关。最大的锁定效应通常发生在成功完成后提供正式职业资格的长期项目中,如德国的再培训项目,也表现出很大的项目后效应[1].当然,这样的项目是要完成的,因此包含了潜在的大量人力资本投资。然而,考虑到它所引起的相当大的锁定效应,这种投资的成本可能是令人望而却步的。因此,在减少锁定效应和增加程序后效应之间存在权衡。

另一方面,最小的锁定效应通常发生在具有明确的求职组件的程序中,例如求职帮助程序[4].此外,参与者与潜在雇主接触的项目,如在职培训,预计会产生较小的锁定效应和较大的项目后效应,因为它们通常为公司提供了未来招聘的筛选手段[5]

降低锁定效应的其他因素是激活程序的所谓“威胁效应”[13].例如,一些被分配到激活措施的失业工人可能希望在计划开始前找到一份工作,以避免参与,因为他们认为计划没有用。这类员工一旦知道工作分配,就会开始积极地寻找工作。其中一些工人可能在计划开始前无法找到工作,但在计划开始后不久就会离开。这方面的一些证据可见于插图:这两个培训项目在项目开始之初,也就是在进行任何值得注意的人力资本投资之前,对就业率都有微小但统计上显著的积极影响。

怎样才能减少锁定效应?

有几种方法可以减少锁定效应。特别是,更好地选择启动计划的时机和目标,结合适当对齐的机构和个案工作者激励,可以大大提高启动计划的成本效益。

从现有证据中得到的一个重要教训是,与许多国家目前的做法相反,项目不应在失业开始时出现的失业高峰(即当从失业中“退出”就业的人数比例最高时)期间实施。一个短期项目(一到两周)提供基本的求职帮助,并评估求职者的优势和劣势,在失业的最开始,可能是有用的筛选工人未来的激活计划。然而,在失业后的头三到四个月内不应该实施更密集的计划。它们只应在失业期的后期使用,即当求职者在预计离职率相对较高的时期未能成功找到工作时。事实上,失业计划实施的时间越晚,预期的锁定效应就越小。然而,在最大限度地减少消极的锁定效应和利用可以帮助防止长期失业的积极的早期干预措施之间存在权衡。类似地,激活计划应该反周期地使用,在经济状况良好时参与率较低,而在劳动力市场低迷时则需要更密集地使用。

另一种策略是采用一系列较短的程序。该计划的每个单元之后都有一段时间专门用于求职,如果在一定时间内没有找到工作,则重新入学的条件是。这种设置更适合保持搜索动机,而且与一个长程序相比,可能产生更小的锁定效应。这也将确保求职者定期重新得到个案工作者的照顾和监测。此外,它可能会产生令人满意的威胁效果,因为求职者可能希望避免参与序列的下一个单元。不过,应该指出的是,如果长期计划特别有吸引力,锁定效应可能不会减少。如果参与者期望在完成整个课程后获得较高的回报,但对顺序课程的单个单元的回报相对较低,那么他们将有强烈的动机继续参加整个课程。在这种情况下,排序甚至可能增加锁定效应,因为单元之间有额外的不参与期。

如果一个长期项目似乎是让求职者重返工作岗位的最佳选择,那么它应该只在失业期的较晚阶段(如9 - 12个月后)进行。如果开始得更早,它应该针对就业前景特别糟糕的工人,特别是在完成学业时获得正式证书或职业学位的工人。

关于激活程序的实施,建议至少包括一些发生在公司内部的组成部分。这可以让求职者与雇主建立联系,并为公司提供筛选潜在候选人的机会。单纯的课堂训练可能产生更大的锁定效应。

在制度激励方面,参加计划不应导致失业保险资格的更新;它也不应有效地延长失业保险的支付时间。失业保险支付应该在其他形式的收入支持在项目参与期间生效之前耗尽。这将导致福利支付的最长延长与计划的持续时间相等,但不会超过。它还将增加求职者在该计划结束前找到工作的压力。

限制和差距

因为大多数文献关注的是参与后激活程序的影响,锁定效应没有得到系统的研究——无论是理论还是经验。锁定效应对激活程序的成本效益的重要性被大大低估了。本文首次尝试系统地整合锁定效应的存在及其决定因素的理论论据和实证证据。

上述考虑是基于在不同国家和不同时期进行的各种不同的研究,使用不同的数据和方法,研究不同的人口。到目前为止,关于所检查的决定因素如何影响锁定效应的大小以及长期的项目后效应的系统调查尚未出现,尽管目前正在进行的研究正在研究这些问题。

总结及政策建议

锁定效应对激活项目的成本效益有显著影响,如求职援助、培训或失业者工作经验项目;研究人员和政策制定者仍然大大低估了这种影响的规模。锁定效应类似于激活计划的重要间接成本,如大幅提高或延长失业救济金的支付,以及放弃的所得税和社会保险缴款。这些间接成本往往比实际的直接项目成本重要得多。更好地选择激活程序的时机和目标,有可能大大减少锁定效应。特别是,个案工作者应该等到失业开始时的离职率高峰结束后再把求职者分配到项目中。在没有专业的情况下,就业前景较差的求职者应优先考虑,而就业前景相对较好的求职者则应优先考虑。此外,应该使用连续的短节目,每个单元都被积极的求职咒语打断,而不是使用不间断的长节目。最后,个案工作者的激励机制和福利制度所隐含的激励机制需要保持一致,以便恢复项目参与者的搜索激励机制,并确保个案工作者的持续支持。

虽然政策制定者必须认识到在最小化锁定效应和最大化积极就业效应之间的潜在权衡是很重要的,但显然前者对激活计划的效果有真实和重大的影响;在公共政策领域,锁定效应已不容忽视。

致谢

作者感谢两位匿名的推荐人和IZA World of Labor编辑对早期草案提出的许多有益建议。作者还感谢劳拉·哈恩和安德里安·凯勒对研究的大力协助。

相互竞争的利益

IZA劳工世界项目致力于IZA研究完整性指导原则.作者宣称自己遵守了这些原则。

©科妮温斯迟

证据地图

如何将失业计划的锁定效应降至最低

完整的引用

完整的引用

数据源(年代)

数据类型(年代)

方法(年代)

国家